据介绍,“京彩灯会”将从9月14日持续至10月31日。灯会期间,游客不仅能欣赏到美轮美奂的花灯网上配资开户,还能体验到文娱演出、品尝美食、亲子游乐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园区还设有150余家特色商铺,包括老字号、非遗、文创、餐饮美食等,并推出文创产品。
本报记者 张骜
如何用文艺点亮生活?9月20日下午,北京文化论坛期间,围绕该话题的专业沙龙在隆福寺文创园举办。6位来自雕塑、传播、曲艺等领域的嘉宾进行了发言和交流。围绕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群众受到熏陶,做好文化传承等内容深入交流。
艺术深刻影响生活
“历史是根、文化是魂、艺术是脉。”谈及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著名雕塑家、来自清华大学的教授曾成钢如是说。
他认为,公众审美的形成,更多地源自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这其中,国家在引导“艺术走向人民”和“人民走向艺术”的双向过程中,起到了最重要、最广泛的传播和普及作用。
“改革开放后,一大批雕塑成为城市‘名片’,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随着时代发展,雕塑在价值构建、美育传播、乡村振兴、服务人民等方面起到的作用更加明显。”他说。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肖永亮表示,艺术如同北京的四季,春有百花争艳,夏有荷叶翻滚,秋有银杏落叶,冬有白雪皑皑,给生活带来了无穷的韵律与变化。“我们应该鼓励更多的公众参与其中,体验艺术的魅力,因为每个人都有权利被艺术照亮。”
他建议,重视数字技术给艺术传播带来的更多可能性,让大众通过手机等终端,打破时空限制,享受艺术带给身心的熏陶。“数字终端的手指轻轻一点,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近在咫尺。不出家门,一场VR音乐会就能带我们体验前所未有的沉浸式娱乐。”
用心讲好中国故事
艺术对人民群众生活的影响越发深入,中国故事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对此,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理事、来自英国的嘉宾斯明诚认为,随着全球化发展,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和经典著作的兴趣越发浓厚,而当今的中国学生、文化传播者应该思考如何把中国故事更好地传播出去。
“比如塞翁失马、愚公移山这样的故事,很多外国友人并不是特别清楚,如果能够把故事背后蕴含的因果转化、持之以恒等精神讲透,一定会受到欢迎。”他举例说。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斯明诚所在的学校每年举办“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活动,邀请全国各地的高中生和大学生练习用英语讨论中国文化和讲述中国故事。
“青年人是很好的文化传播者,也是中国故事最广泛的讲述者,应该着重培养他们在这方面的能力。”他表示。
对此,河北元曲研究会会长梁勇深有同感,他表示,戏曲是讲好中国故事的载体之一,历史悠久的元曲就是其中的代表。
他建议,借鉴北京市在徽班进京纪念地创建“京韵园”(中国京剧发祥地公园)的经验,在河北正定、北京元大都遗址公园、河北安国等地,创建元曲艺术文化园,通过园林、雕塑、演艺等元素,打造元曲艺术文化标志,通过文化赋能,提升城市文化,提高城市审美品位,让元曲艺术活在当代人的精神与生活里。
鼓励社会资本在元曲名人故里、文化旅游景区等处,创建元曲文化园和演艺中心,创作与元曲艺术相关的作品,通过展演、展览、比赛,并培植相关特色民宿、美食、美酒、美物购、美景游等旅游产业,结合乡村旅游,通过文化旅游融合,做强文化产业,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持之以恒做好文化传承
文化需要传播,艺术也需要传承。在参加沙龙的嘉宾中,国家级非遗梅花大鼓传承人籍薇的话引起在场嘉宾、观众的共鸣。
“曲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紧贴百姓生活与情感需求,不仅能够娱乐大众,还在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她坦言,自己从事曲艺工作已经五十余年,在不断打磨技艺和作品的同时,始终寻求突破,为普及曲艺、传承曲艺努力着。
“从2005年至今,我已经连续18年在天津音乐学院教授曲艺必修课。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曲艺,走进了幼儿园、中小学、社区活动室和文艺志愿服务基地。”籍薇说。
在分享过程中,她还展示了京韵大鼓名段《重整河山待后生》,并表示,只要有人愿意学,愿意听,我就愿意教。
传承是否就意味着登台演出呢?籍薇表示,相比于让有意愿、有天赋的年轻人走上专业道路,培养听众,播撒“种子”同样重要,只有这样,曲艺才能更加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生活,传统文化也得以更好地传承下去。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邓伟摄网上配资开户
发布于:北京市